學名:C.sinensis
cv.Shuijingui
武夷傳統五大珍貴名樅之一。無性系。灌木型,中葉類、中生種。二倍體。
產地及分布:原產福建省武夷山市牛欄坑杜葛峰之半崖上。相傳清末已有此名。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內山(巖山)。20世紀80年代以來,武夷山市已擴大栽培。國內一些科研、教學單位有引種。
特征:植株中等大小,樹姿半開張,分枝較密,葉片呈水平狀著生。葉長橢圓形,葉色綠,有光澤,葉面微隆起或平,葉緣微波,葉身內折,葉尖漸尖或驟尖,葉齒稍稅淺密,葉質較厚脆。芽葉紫綠色,茸毛較少,節間較短;ü谥睆3.0cm,花瓣7-8瓣,子房茸毛多,花柱3裂。
特性:芽葉生育力較強,發牙較密,持嫩性較強。一芽三葉盛期在4月下旬。產量中等,每667平方米產烏龍茶130kg以上。春茶一芽二葉干樣約含氨基酸2.3%、茶多酚28.8%、咖啡堿3.9%。制烏龍茶,品質優,色澤綠褐潤,香氣濃郁似臘梅花香,滋味濃厚甘爽,“巖韻”顯?购敌院涂购詮。扦插繁殖力強,成活率高。
適栽地區:武夷山或相似自然環境的烏龍茶茶區。
栽培要點:選擇原種健壯的母樹剪穗扦插,培育壯苗。選擇土層深厚的園地種植,增施有機肥。幼齡期茶園鋪草覆蓋,及時定剪,培養豐產樹冠。烏龍茶按照“小至中開面”鮮葉標準采摘,一般在5月中旬開采,不宜偏嫩或偏老采。